□ 本报记者 丁亚鹏
通讯员 丁爱武 丁飞飞
截至2月24日,开业才2个月的海安喜润城营业额已突破1.15亿元,客流量累计超150万人次,这是海安消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新写照。亮眼数据的取得,既得益于商业体自身的创新运营,也离不开海安市委、市政府的精准服务与政策支撑。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广调研出举措,聚焦释放消费活力想办法拿实招……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这一过去频遭“卡壳”的项目焕发全新气象。
喜润城是雨润集团在海安投资30亿元的雨润中央广场项目的商业部分,2018年工程停摆,涉及返租商铺454户业主利益。2022年省委巡视海安时,该问题被作为重要涉众型历史遗留问题交办。
解决问题是化解矛盾的最好办法。2023年,海安市委、市政府成立多个工作专班,把诊号脉、对症下药。作为各类证照审批的行政主管部门,海安市数据局利用数据优势,建立喜润城开业证照办理微信工作群,并安排专人进驻现场,做到随时申请、随时核查;会同公安、文广旅等部门上门对接各类许可事项,对材料进行预审,确保流程不“卡壳”。开业前,专班已为商城60家业主办理合规手续,发放营业执照150余个。
通过数据赋能、前移服务,海安相继化解包括李堡中大街、苏中轻纺城在内的省委第三巡视组挂牌交办的历史遗留问题,了却困扰当地多年的事项,既盘活了资源和资产,又最大程度上维护了百姓利益。
近年来,海安市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民生热点、企业需求,落细落实“一件事”。在海安,新生儿办户口、上社保,孩子入托入学,二手房转移登记、买房卖房等涉及民生的“一件事”,在手机上或在现场可“一站式”办理,办事效率大大提升。以孩子入托入学为例,为切实让市民少跑腿,海安通过数据共享、流程优化,全面推进事项“一网通办”。“现在孩子入学报名省时省力。”海安街道星海社区居民侯轶向记者演示报名流程,她打开“我的海安”APP为家中二宝报名海安市实验小学,只需核对信息即可完成报名,“而之前在为大宝报名时手续繁琐,自己要准备大量材料”。
入学从“劳民”到便民,得益于海安建立人口大数据库,推动信息共享。该数据库包含教育、公安、民政、人社、资源规划、住建等6部门管理的数据信息,只需身份证号即可匹配入学所需全部资料。同时,海安为孩子入学开通了3个报名通道,除了“我的海安”APP和“苏服办·南通”APP,今年还新增“苏服办”APP报名渠道,方便家长选择。据统计,自去年创新“一键入学”新模式以来,已有16384名学生成功报名,12345热线等收到的相关咨询数量较往年下降一半以上。
利用大数据服务民生,让市民畅享数字时代便利,海安还以数据赋能经济发展。在服务项目建设方面,海安通过试点园区环评审批、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工程建设项目告知承诺制、“一站式团购”网上中介服务等系列微改革,推动项目审批“瘦身”。去年以来,海安共实现工程建设审批减环节31个、减材料22份,办理时限压缩达70%。
企业群众满意度是检验政务服务工作成效的“试金石”。海安市数据局持续多年开展第三方机构满意度回访测评,全面了解企业群众对审批流程、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截至目前,该局已回访办事企业和群众13365人次,收集相关意见建议44件,帮助解决相关问题206个,群众满意度达99.88%。
“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打造效率海安、擦亮‘海心安’营商品牌,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提供了新思路。”海安市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杰表示,立足持续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向纵深发展,海安将围绕企业从开办到注销、个人从出生到身后的全生命周期,打造更多个性化、套餐式、模块化的服务场景,为企业和市民提供更高效、更精准、更贴心的优质衍生服务,让“万事好通·海心安”口碑更好、品牌更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