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省各级党组织聚焦主题、注重实效,坚持“当下改”“长久立”相结合,一体推进学查改,着力构建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让学习教育成效落到可感可及之处。
“以前我们村的生活污水处理可是个大难题,自建设备运行不稳定,接入市政管网又要省级审批,流程复杂、成本高昂,协调了很久都解决不了。”8月21日,烈日当头,苏州市相城区北桥街道丰泾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顾伟良,站在田埂上望着分隔苏锡的界泾河说,没有多部门的协同联动、同题共答,这根“硬骨头”啃不下来。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相城区坚持“解题党建”思维,以“献一招、换位跑、主动改”问题闭环机制一体推进学查改。组织1764名党员下沉一线开展“换位跑一次”行动,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264个,形成制度、规定、措施等成果53项,实现政务服务、营商环境“双提升”。其中,北桥街道党员在了解到辖区居民的强烈诉求后,以“毗邻党建”机制为引领,以党建解题事项交办机制为抓手,通过组织共建、事务共商、环境共治、服务联动,推动丰泾村668户居民生活污水就近接入无锡市污水管网,日处理量约200立方米,节约500多万元的管网建设成本,每年减少约50万元的运维支出。
一桩桩、一件件,惠民生、得民心。各级党组织一体推进学查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锤炼过硬作风,践行初心使命,从群众期盼的地方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挖土机长臂挥舞,铁铲翻搅淤泥……在盐城市建湖县颜单镇北塔沟河沿岸,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正如火如荼开展。“以前这条河夏天水草滋生,常有异味,现在水清了,还能看到小鱼游来游去,晚上在河边散步别提多惬意了!”家住附近的王阿姨感慨道。淤泥堆积、杂草丛生的河道看似小事,却直接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建湖县深入开展“惠民生、解难题”活动,组织各级党员干部到联系点与基层党员一同学习、一同交流,找准为民服务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先后解决各类问题137个。
同样“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也发生在淮安市盱眙县。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盱眙县广泛进行开门教育,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公园健身场地少、停车难等方面突出问题深入破题、即知即改。结合低效闲置资源盘活利用工作,住建、资规、生态环境等部门联合“问诊”,对城区内68个闲置地块共4200余亩的低效闲置土地进行“望闻问切”,因地制宜推动低效闲置土地转变为停车场、口袋公园等场所,让群众收获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我本来准备请一周的病假,没想到当天就能回家,家里人也不用两头跑地来照顾我。”近日,常州市民孙女士因糖尿病黄斑水肿,在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了玻璃体切除手术。早上7时左右入院,下午3时左右出院,她体验到“日间手术”的便捷高效。
这一变化,源于“日间手术”医疗改革的提质扩面。目前,常州市可开展的日间手术术式超200种,涵盖骨科、眼科、普外科等多领域,有效回应“手术陪护费时费力”这一民生关切。聚焦群众“看病难、陪护累”等急难愁盼,常州市卫健委推出“日间手术”、周末门诊、“互联网+护理”等10项长效化便民举措。经过集中整改整治,周末门诊已在常州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现全覆盖,保障上班族、学生等人群休息日优质就医,让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就医便利和服务提升。
改进调查研究是中央八项规定的一项重要要求,调查研究怎么做,关系作风建设,涉及民生关切。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改进调查研究,进一步深入基层调研、了解真实情况、解决实际问题。
“以前助餐点的菜常是凉的,种类也少。现在菜热乎,每天荤素搭配,环境也好了!”泰州市姜堰区梁徐街道张埭社区72岁的王桂英老人边吃边竖起大拇指。就餐体验不佳的问题在姜堰区开展的基层治理“巡诊家家到”行动中被发现,党员干部以“就餐老人家属”的角色体验实地打饭、陪同用餐,在身入心入的调查研究中收集意见建议,通过增加轮换菜品、配齐保温设施等方法有效解决难题,并制定《“梁”心餐提升行动计划》,确保群众获得感“不降温”。
从“解决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各地各部门不断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促进高质量发展、为民服务的持久动能。
姜堰区谋划实施基层治理“巡诊家家到”行动,由区委书记带领38个职能部门,每月对1—2个镇街开展“巡诊”,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作为改进作风的有力抓手,注重举一反三、建章立制、巩固深化,总结运用历次“巡诊”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问题整改成果转化为决策成果、制度成果,已制定形成《姜堰区基层治理“巡诊家家到”工作指引》等制度性文件20余项,涉及纪检监察、组织、宣传等多个领域,真正把解决问题的过程转化为改进党员干部作风的过程,初步实现了整改一例、治理一片、惠及一方的良好效果。
宿迁市洋河新区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针对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群众诉求量大、政策性强等特点,更好解决群众高频投诉的共性问题,探索以“未诉先办、主动服务”为核心的治理模式,主动排查涉及矛盾纠纷、物业管理、公共安全等问题71个,现场收集受理意见建议46件。定期召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风险隐患防控分析调处工作会议,努力从“有一办一”向“举一反三”深化,着力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下,积极排解群众的困难诉求,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目前,12345平台共处理工单3228件,问题解决率96.31%,满意度达96.62%。
基层干部群众深恶痛绝的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被列为“四风”问题,是党内作风问题的集中表现。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省各级党组织持续落实好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让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有更多精力为人民群众服务。
“今年的考核指标数量大幅精简,尤其是优化12345热线办理工作考核,让基层干部腾出了手脚,大家能全力投身乡村振兴、服务群众了。”基层考核减负监测点联络员、镇江市丹徒区谷阳镇党政办周锋深有感触。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丹徒区聚焦“多考合一”,将多部门、多条线开展的督查考核整合归并,形成“1+6”“一体化”考核体系。通过集中申报、统一组织、一次考评的方式开展现场考核,做到“进一次门、考多项事”,赴基层督查检查频次逐步下降。对现有基层考核指标挤水分、减条目,引导和激励干部把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上。
□ 本报记者 林元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