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12.1%!地方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35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02.8%!7月9日,江宁滨江先进制造业“双过半”成绩单出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速,部分指标呈三位数增长。在“大战大考”大背景下,令人精神振奋,备受鼓舞。
滨江先进制造业逆势起飞,源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前瞻布局;得益于南京市委、市政府重点支持江宁区办好“一件大事”;更来自江宁区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力以赴抓好“六稳”、抓牢“六保”、抓实“四新”。
坚持以项目为引擎,稳住经济基本盘,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动能;以服务为抓手,创新实施“三帮一包”“惠企帮手”等举措,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大战大考”之年,滨江先进制造业迎来了“爆发期”,江宁产业板块崛起了“新高地”,南京壮大新产业有了“强攻手”、发展新基建添了“强阵地”。
船到中流浪更急,尤需奋楫勇向前。
江宁区负责人表示,贯彻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央要求,落实省、市决策部署,抢抓创新名城建设和南京“四新”行动的叠加机遇,将加快打造“千亿级滨江先进制造业新高地”,为夺取“双胜利”和全市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越来越重磅的“江宁力量”!
新基建“强引擎”轰出“推背感”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以来各地经济发展承受巨大压力,江宁滨江逆势猛增的“快进键”是什么?答案是:大项目!
7月10日上午,记者走进中兴通讯南京江宁滨江智能制造基地。眼前,一座座单体达6万平方米的“巨无霸”现代化厂房里,一台台送料机器人像是“长了眼睛”,在无尘车间自行穿梭。白色的圆盘状的5G基站终端产品排列整齐,从流水线上鱼贯而出,等待发往全国各地。
“工厂建设太快了,一天一个样!”在被员工们称为“作战室”的会议室里,中兴通讯股份公司副总裁邱生富发出感慨。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平地。2018年3月,基地项目破土动工,今年3月试投产,厂房、员工宿舍、食堂等同步开建。就这样“边建边产”,基地目前已建成厂房76万平方米,研发与技术工人总数达5000人。试投产以来,生产线满负荷开动马力,生产出中国市场三分之一的5G基站和系统产品。
“在新基建推动下,5G无线产品供不应求。”邱生富说。滨江基地占地1300亩,是中兴在国内最大的5G智能制造生产基地。今年上半年,基地已完成既定产值任务。预计到今年底,按计划规划的生产线将陆续建成,员工规模将达到7000人左右,将为5G产品需求提供基本保障。
与中兴通讯基地同属百亿级大项目的LG化学锂电池项目,上半年表现同样“抢眼”:一工厂8条线投产,二工厂在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品直供欧洲市场,上半年产值超过20亿元。
格力电工滨江生产基地,是滨江开发区另一个重点项目。高速机车间里,生产耐高温漆包线、变频线等产品的机器繁忙作业,隆隆作响。基地负责人吴艳军说,“5月份,订单多到忙不过来,工厂库存全部清空仍供不应求。”
在滨江开发区,头部企业、龙头项目的“压舱石效应”强劲凸显。统计显示:园区中兴通讯、LG化学、格力电工3个重点项目1-5月完成产值同比净增115.1亿元。这“三驾马车”直接“拉动”江宁全区工业总产值10.2个百分点!
“前瞻布局的这些‘头部企业’,就像一台台‘大功率发动机’!” 江宁区发改委负责人说。如今,项目引擎点火轰鸣,释放强劲新动能,助推产业发展爬坡过坎,撑起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惠企“好帮手”帮出“加速度”
如果把重大项目比喻成大马力发动机,那么,精准高效的政府服务,恰如给发动机加上了“涡轮增压”。
近日,围绕LG化学锂电池项目建设推进情况,江宁区领导与韩国企业代表展开视频对话。连线结束前,江宁区领导问“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解决的?”韩方代表连连点赞:“没有问题了,一切都非常顺利,感谢你们的高效服务!”
搞过开发园区的人都知道,大项目招引难,承接落地和跟进服务“难上难”。一方面,大项目遇到的往往都是“大问题”,一般的单位部门“搞不定”;与此同时,大项目建设推进过程中涉及面广、需求多元、专业化程度高,服务如果不专业不精准,往往还会“添乱”。
怎么办?今年以来,滨江开发区结合全区开展的惠企帮手特别行动,首批70名公方经理进驻72家规上企业后,从建设到运营、从销售到管理、从金融对接到安全生产……提供多对一、面对面的“帮手服务”,“一网打尽”企业和项目建设发展需求。
滨江开发区管委会工作人员王俊,是派给中兴通讯制造基地的公方经理。基地遇到施工建设、水电物业等难题,无论大小事都找他。前不久,中兴通讯复工复产时,上游缺乏配套材料包装企业。他将情况反馈后,园区立即行动,打听到禄口空港的南京瑞鑫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可提供相关产品,迅速“跨园区”协调,帮助这家异地企业尽快复工复产,解了燃眉之急。
公方经理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解决不了的问题第一时间“上交”开发区,甚至市、区领导来高位协调。2个多月来,公方经理帮助协调解决各类问题47起。滨江开发区研究决定,公方经理工作向中小企业、商业街区延伸,园区与企业结成紧密型的“发展共同体”。
在滨江开发区,有一个理念深入人心:“一切围绕企业生产转。”此前,格力电工项目落户45天就投产,跑出了举世瞩目的“滨江速度”。去年,园区又通过低效用地再利用,帮LG化学滨江工厂的一级配套供应商海博机械腾挪了项目空间,既为企业配套解了“渴”,又为园区智能汽车产业延了“链”。
踏上创新发展的新赛道,园区间比拼的重点是营商环境。贯彻落实南京市“企业服务年”部署,今年2月,江宁区启动“惠企帮手”特别行动,全区各级党员干部深入企业一线帮复工达产、帮安全管理、帮解决问题、包惠企政策兑现。以“三帮一包”全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激发“项目引擎”输出“最大马力”。
“四新”组合拳打出“新天地”
展馆里, 5G指挥调度平台、VR虚拟现实技术、智慧护理解决方案等“黑科技”同台PK;云端上,全球院士专家隔空“对话”,碰撞思想火花……6月23日,江宁区举办“2020南京创新周·5G+全球创新应用南京峰会”,吸引了世界目光。
今年4月,南京启动战疫情扩内需稳增长“四新”行动。当下,新基建领域最热最劲的“风口”就是5G。以峰会为契机,总投资超110亿元的16个5G创新项目在滨江开发区集中签约落户。
落实南京“四新”行动既是目标任务,更是重大机遇。紧扣“新”、锚定“强”,江宁区排出四大行动计划,提出争当南京发展新基建“强阵地”、南京培育新消费“强力军”、南京壮大新产业“强攻手”、南京建设新都市“强支撑”。年内总盘子超3000亿元的项目清单,彰显江宁落实南京“四新行动”超常规力度、不寻常攻势。
打开滨江开发区“四新”行动作战图——抓牢核心项目,紧盯产业链协同,将总体推进12个项目总投资773.45亿元的新基建及关联产业项目;聚焦新产业方向,加快补链强链,打造新发展平台,开发新应用场景。2020年,园区新产业总规模超过240亿元。此外,排定9个方面、51项新都市建设任务,为高质量发展聚能蓄势。
站上5G“风口”,叠加“四新”机遇,滨江开发区驶入“爆发式”增长快车道——
看招商突破,一个基地引来10多家国内知名配套企业。LG化学二号工厂加紧建设,目前三号工厂选址已定,四号工厂正在洽谈,“头部企业”的“头部效应”充分释放。
看园区改革, 40个科室大幅“瘦身”为5个内设机构,全员竞聘、双向选择,吹响新一轮体制机制改革的“冲锋号”。
看服务升级,6月6日,总投资12亿元的租赁住房项目正式开工。LG化学(南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法人长崔硕原点赞:“帮企业解决了大难题。”
江宁区委区政府深刻认识到,加快打造千亿级滨江先进制造业新高地,关系全市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大局。按照市委全会部署,江宁区专门制定《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产业定位、奋进目标及实施路径,将加快构筑“体现江苏高度、代表南京水平、具有江宁特色”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从目前态势看,未来远不是一个‘千亿级’的概念,每一个主导产业都具备‘千亿级’的发展潜能!”滨江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万振华说,园区将紧扣“先进制造业”的主题主线,锚定“千亿级”“新高地”的目标任务,延续爆发式增长的好势头,在大战大考之年交出更加精彩的“年度答卷”。
本报记者 王世停 李 凯
本报通讯员 陈 柳 陈雯萱 单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