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晏培娟 钱飞
通讯员 蔡亦男 蒋含青
引育国家级人才9人,招引大专以上人才5000余人,开展招才引智活动近百场、服务全市企业600余家次……去年以来,扬中市精准引育经济社会发展“高精尖缺”和“急需紧缺”人才,大力推动高校院所和企业联动引才、联合攻关,全力打造人才友好城市。
“坚持人才强企理念不动摇,深化科技人才融合贯通,以待遇留人、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环境留人,为企业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持续打响‘才聚江洲’品牌。”扬中市委书记贾晟说。
三链融合,助推产业攀“高”向“新”
去年12月,工信部办公厅等联合印发实施方案,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这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说明我们攻关碱性膜电解水制氢的方向选对了。”大全集团执行总裁葛飞说,在组织部门推动下,集团牵头成立人才攻关联合体,携手中科大、南工大开展绿电制氢研发,并于去年7月入选江苏省关键核心技术人才攻关联合体。
扬中有着“工程电气岛”美誉,辖区内中低压电气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0%以上。该市锚定和工程电气关联性高的新型储能与氢能这一镇江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引导大全集团、威腾电气等当地龙头企业先行先试,并帮助企业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合作,持续向行业领先位次冲刺。
传统产业“发新芽”,新兴产业“生强枝”。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扬中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吸引多家产业链企业落户,览锐光电(镇江)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家。该公司研制的有机柔性电致变色调光薄膜,可以对玻璃颜色和透光度进行智能调节,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玻璃。“人才是我们企业发展的底气,研发团队中1人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览锐光电副总经理张磊说,公司已获得25项全球专利授权。
扬中持续深化创新链、人才链与产业链融合,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72.5%,位居全省前列。最新公布的2024年度镇江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名单中,扬中有23家单位入选,占总数的四分之一。
服务到企,破解人才缺口瓶颈
“人才部门帮助企业引进国家级人才1名,培育江苏省‘双创计划’团队1个及人才2名。”江苏蓝鲸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栾鹏说,在人才队伍支撑下,企业攻克高性能压电单晶关键技术,成为国内外少数压电单晶研制单位之一。
扬中市人才部门创新开展“两保服务进万企”活动,去年以来走访规模骨干企业近400家次,全面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人才引进、劳务用工等问题达256条。该市持续深化校园引才工程,去年组织286家次企业开展校园招聘50余场次,高校毕业生达成初步就业意向3187人。
全年产值107.98亿元,这是蜂巢易创扬中产业园2024年交出的答卷。在产业园负责人王建军看来,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人才部门的支撑。
去年下半年,由于订单激增,园区内蜂巢传动系统有限公司、蜂巢动力系统有限公司和精诚工科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缺工100余人。得知园区用工需求后,扬中市人社局在为企业推荐劳务公司、发布招工信息同时,组织人员陪同3家企业前往甘肃、陕西,与当地技职院校进行对接,达成就业协议的学生有70人。“后期还会通过专场招聘会等形式,力争为企业再招引新员工80人。”扬中市人社局局长童峰说。
从“心”出发,持续增加人才“留”量
去年11月,镇江灵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两项实用新型专利。这家2020年落户扬中WeWork帷幄创客空间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累计获得专利11项。“从企业执照申请到创业见习培训、人才需求对接,创客空间提供‘一条龙’贴心服务。”公司总经理尹健宁说,自己也先后入选县、市、省三级人才工程,企业去年销售额同比增长超200%。
创业有空间,扬中全市共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活动有阵地,成立镇江首家服务于技能人才的专门机构“技能人才之家”;生活有温度,组建“江洲英才俱乐部”,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年人才交友活动……扬中将人才友好理念贯穿人才服务全程,去年联系服务人才达千余人次,组织开展主题活动10余场。
在去年底工信部发布的2024年度绿色制造名单中,江苏亿阀股份有限公司入围绿色工厂名单。这是一家从事高端阀门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从父亲手里接过‘接力棒’后,我就立志带领企业从普通阀门向超低温阀门、核电蝶阀等高端阀门转型。”公司总经理钱玉峰说,在人才部门帮助下,企业柔性引入哈工大、浙江大学等高校研究团队,自己也成为国家级创业领军人才。
企业家既是人才,也是首席HR。扬中重视新生代企业家培养工作,搭建“江洲商学院”“江洲大讲堂”等青年企业家学习交流平台,举办企业管理能力提升研修班7期,累计服务青年企业家百余人次。
“我们将不断集聚‘第一资源’,激发‘第一动力’,持续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深度融合,努力塑造创新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扬中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赖忠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