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最热门的话题无疑是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的正式上线,线上不断刷屏一则1分27秒的CG预告片,更是将圈内圈外玩家们的期待值拉满。而这部高燃预告片的制作方,正是位于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的墨境天合。
这家企业也是《刺杀小说家》《流浪地球》《外太空的莫扎特》《我和我的祖国》等口碑大片的视效制作团队,近年来,中国大片70%的视效由其承揽,企业多次荣获金像奖、天坛奖、亚洲电影大奖等权威奖项的最佳视觉效果奖及提名,现已发展为国内视效行业的标杆企业。
在视效制作行业走“新”路
“接到了游戏《黑神话:悟空》预告片的制作需求,我们就着手准备,经过4个月的设计打磨,完成了这支预告片。”墨境天合CEO魏明告诉记者,制作团队按照影视数字人的方式,搭建了预告片的“悟空”形象,“虽然只是一个一秒钟的露脸镜头,但需要不断调整,以实现与游戏理念的匹配。”
在联系这次采访时,对接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企业负责人正在跟组。记者不禁诧异,后制团队在影片拍摄期间就需要进入工作阶段?“后制前置,就是为了更好地提升电影制作的效率,这也是实现电影工业化的必要手段。”魏明说,影片的视效工作并非只是后期视效制作,还需要视效团队全程跟组拍摄。前不久上映的《解密》中,就能看到墨境天合在这个方面的投入,在“梦的诠释”视效特辑中,视效团队从剧本阶段的梦境推演,到拍摄期间的动态预览,再到后期的视效制作,几乎贯穿了整个创作周期,显示出更严谨专业的中国电影工业化流程。
从成立之初,墨境天合就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深耕影视剧视效制作技术,在虚拟拍摄、生产流程和项目制片管理等方面探索电影工业化。
这是一条很窄的路——很多人觉得电影应该是讲故事的艺术,而非技术。特效如何在具体影视项目中使用,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这又是一条很新的路——在制作《刺杀小说家》时,墨境天合采用了虚拟拍摄、CG、实拍、动作捕捉等多项技术,这也是国产电影首次运用多项技术的融合,相关特效制作人才无比稀缺。
从视效出发,墨境天合还给影视公司做分镜和动态预演、现场视效指导,还有特效制片的管理。企业还把云计算、AR、VR技术用到影视制作上,让行业在标准化和协作效率上一次次拔高。
为何要走这条路?在魏明看来,新的不仅仅是技术,也是产业形态。他告诉记者,墨境天合不断推动技术在影视中的结合和落地,“在制作《独行月球》时,我们就采用了引擎制作方案。”魏明说,将引擎效果加持到镜头生产上,打造地球发动机、奔向天空等细节,技术手段将制作时间缩短了近一半。而在制作《流浪地球》时,制作团队优化了电影制作时需要用到的文件格式USD,这个创新实现了60多家技术制作公司的内容整合。
而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电影产业各个环节的深度融合,创新科技在内容创作、项目决策、拍摄、后期制作、宣发等各环节对电影业实现全流程赋能。“我们在《流浪地球3》等影视项目中,正在探索AI应用的加持,也会尝试更多新技术的使用。”魏明告诉记者。
谋“新”重“质”讲好“中国故事”
在魏明看来,影视特效对于中国电影的发展和“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多年前影视行业经常会提及,如何实现中国电影的弯道超车,而今,中国电影人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走出一条属于中国电影的自我发展之路。”他说,影视作品一旦被冠以视效大片的“标签”,观众和市场的关注度就会比较高,这也让从业者有了更强的信心和底气,也令“中国故事”的讲述方式有了更多维度的表达。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电影在走向繁荣的过程中,视效大片的作用不言而喻。魏明说,除了具体的技术突破外,他们也在考虑,通过企业现有资源,为影视特效行业企业铺设一条更适合发展的道路,“我们期待有更多像《黑神话》这样的现象级作品在电影中出现,这需要每一个从业者把行业生态打造得更健康,也希望能有更多人才进入到影视特效行业中来。”
在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中国电影工业的进步清晰可见,10多年前国内电影特效制作主要来自国外团队,如今,特效制作基本可由中国自己的团队完成。据了解,去年,墨境天合无锡公司总部已被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影视行业新质生产力引领型驱动性科技公司。
新质生产力,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的全面创新。魏明告诉记者,无锡提供了企业发展所需的优质土壤,未来他们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内容方面也会在无锡寻找合作伙伴。记者了解到,墨境天合所在的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为影视企业提供后期制作支撑,包括高科技智能拍摄平台、数字制作协同平台、影视算力中心、媒资管理中心、版权交易平台、金融投资平台等产业服务平台。“一站式”的电影生产平台,既是产业园不懈努力的方向,更是墨境天合这类园区企业的心之所向。(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