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滨江临海,是万里长江奔流入海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南通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切实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让好生态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金名片”。近日,生态环境部对2022年度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典型经验做法,以及改革创新优秀实践给予通报表扬,南通成为江苏省唯一获得表扬的地级市。这是继南通市获国务院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督查激励、连续两年获江苏省政府生态环境领域督查激励后,斩获的又一项重量级殊荣。
位于南通市海门区正余镇五总村的王斌养殖场共养殖螃蟹200亩,往年清塘时的尾水都是直接排放至周边河道,给水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在生态环境部门的督促下,王斌开始对养殖场进行生态化改造。“增加了地增氧、悬浮水车设备,打造小精高模式,提高池塘的产量和规格。” 王斌说,今年她还计划做三个净化池,待水质达标后再进行尾水排放。
去年以来,全市68家200亩及以上池塘养殖场进行了生态化改造。建设生态南通,南通坚持系统治理,打出污染防治攻坚 “组合拳”,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1万余辆,完成17个农田排灌系统,实施8.99万分散农户生活污水治理,出台《南通市“十四五”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累计投资165亿元完成重点项目739个。
坚持改革创新,是夯实生态环境保护的“源动力”。南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改革创新工作获评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前两天,全省首个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替代修复示范基地启动建设;开展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国家试点,6家园区55个项目享受政策红利;在全省率先建立总量调蓄制度,健全市、县、园区三级总量管理体系。
近年来,南通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打造沿海“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标杆区,入选国土空间规划和分区管控衔接国家级试点。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2年,全市PM2.5浓度25.9微克/立方米,省考以上断面优Ⅲ比例100%,两项指标均居全省第1,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记者 顾赛花 潘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