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无尘仓储》陈卫东,摄于江苏南钢无尘储煤场。13775584488_副本.jpg
3_副本.jpg
【扬州】从板车到私家车 “交通史料展”看74年交通巨变
来源:扬州发布   2023-09-28 14:13:00

“我们小时候,出门正常徒步,条件好一点的才骑自行车,现如今,近路骑电动车,远路开私家车,也就是几十年时间,这变化太大了。”市民宗学宝感慨地说。

国庆节即将来临,27日上午,扬州市广陵区曲江街道文昌花园社区举办“那些年的记忆——交通史料展”,民间收藏家张玉顺用一张张老照片、老票证、老车标等,讲述74年扬州交通变化。

上世纪70年代,人们与自行车合影。

从板车到私家车

老物件见证交通巨变

“我们小时候,小板车是陆地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既拉货也拉人。”出生于1960年的张玉顺说。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扬州城东南西北都有板车运输站(称为“营业所”)。在展览现场,记者看见一本1964年5月颁发的板车行驶证,车主叫刘陈化,服务于跃进桥营业所。一张票据上显示:“每板车(运输块石)300公斤。”

“我小时候生活在洼字街,街上也有一家运输站,工人有上百人。”张玉顺介绍,那时候有人生重病无法行走,就请站上工人用板车拉到医院,车上铺稻草、垫被褥,家人围在旁边护送。

“上世纪70年代,摩托车只有部队、公安上才有,直到90年代,幸福250、嘉陵、春兰等摩托车才走进居民家庭。”张玉顺说,之前只有单位才有轿车,且要凭计划购买,跨入新世纪后,居民家庭开始购买私家车,出行变得更加便捷。

自行车分公车私车

既要上牌还要行驶证

中国曾经是自行车王国,骑自行车是最主要的出行方式,但很少有人知道,三四十年前,自行车除了上牌照,还要缴税,甚至上路还需行驶证。

自行车牌照。

在展览现场,张玉顺展出了凤凰、永久、长征、金狮、飞鸽等自行车的车标、扬州各县(市、区)的自行车牌照以及税收收据、发票等。

“那时的自行车不仅家庭用,单位也有公用自行车,方便工作人员出去办事方便。”张玉顺说。

在现场,记者看见一本自行车行驶证,内页是《行车守则》,上面写着:“自行车须直线行驶,不得撒把,冒险超越。”“自行车不得攀附汽车行驶。”……

张玉顺介绍,办理自行车行驶证不需要考试,上牌照、办行驶证主要是考虑到防盗和安全。

“五亭桥”牌自行车

载重量大受欢迎

扬州曾经生产过自行车吗?记者在展览现场看见一张《五亭桥牌自行车说明书》。

“五亭桥”牌自行车说明书。

“我曾经深入调查过扬州自行车的生产历史。”张玉顺介绍,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扬州自行车制造厂在老虎山路组建,生产“五亭桥”牌自行车,但没几年就倒闭了,十多年后,江苏省扬州自行车厂在汤汪开办,还是使用“五亭桥”牌商标。

“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授予‘骑自行车环行中国之最’称号的中国环球自行车队一行两人抵扬……他骑的都是一辆扬州产‘五亭桥’牌自行车……”展览现场展出了一份2002年4月16日的《扬州晚报》,上面刊登了一篇《五亭桥自行车骑遍中国》的报道,可见当年“五亭桥”牌自行车曾经的辉煌。

“‘五亭桥’牌自行车最大的特点是载重量大,且价格相对低一些,当年许多郊区农民以及城市从事运输的居民,都喜欢购买,这是扬州人的骄傲。”张玉顺说。

通讯员 陈桂香 记者 刘峰生

标签:自行车;扬州;五亭桥

责任编辑:王晶枫

阅读推荐
2025042208475564269592.jpg
4月21日,28位外籍青年在春雨里,踏入这诗画江南的景致,开启了一场独特的无锡文化之旅。
要闻.jpg
活动为期10天,将围绕“中文+职业技能”主题,开设专题讲座、示范课程、企业参访以及文化体验等课程和活动。
要闻.jpg
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按照两国元首通话指明的方向,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原则,通过平等对话磋商解决各自关切,共同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A727OFGPFPSwXvbi2IPtGFhr.jpg
姜盟表示,这样的情景在他们以往的江豚调查观察比较少见。
最新消息.jpeg.jpg
中方敦促美方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取消所有对华单边关税措施,停止对华经贸打压,与中方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平等对话妥善解决分歧。
本网策划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