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伟的南京明城墙,历经650多年风雨。是什么把上亿块城砖紧紧粘在一起,使城墙经历风霜雨雪、战火摧残至今依然屹立不倒?关于神奇的城墙粘合材料,南京民间一直有“朱元璋筑城用糯米汁砌城砖”的传说。那么南京城墙粘合剂中是否真的含有“糯米汁”呢?对这个大众关心的问题,由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开展的最新项目研究结果显示,南京城墙粘合剂中加入“糯米汁”的说法,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南京城墙的粘合剂成分是一个巨大谜团
粘合剂是南京城墙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南京城墙的粘合剂成分都是一个巨大的谜,各种文献、传说众说纷纭,终无官方定论。南京民间更是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当年朱元璋修筑南京城墙,是用糯米汁砌城砖,闹饥荒时,将城墙上的土掰下来,就能吃。
原南京市城墙管理处陈列研究部主任郭金海介绍:“以前扒开一点废物以及旧材料的时候,我们发现一些粘合剂,就是一些石灰团团,很软。尽管600多年了,但是我们抓上去的时候还是软乎乎的。在维修的时候,我还捡了不少,但是时间一长,一个礼拜一放就全没了,全部风化了。”
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中记载,我国古代建筑中,已经普遍使用石灰、糯米汁、杨桃藤浆作为粘合材料。但是,南京城墙长达70里,用了将近4亿块城砖,在当时战乱初平、国力艰难的情况下,连驻军和筑城工人的口粮都难以供应齐全,朱元璋如何找来这么多糯米汁用以筑城?这显然是个很现实的问题。此外,在元末的时候,朱元璋下达过一个命令,就是“禁糯令”,禁止在他统治区域内种糯米,以塞造酒之源。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用大量的糯米汁来修筑城墙,可能性又有多多少呢?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明代城墙跟墓葬一样,用了南方的一种蓼草作为粘合剂,但这也仅仅是一种推测,尚未得到证实。
“作为南京城墙的官方保护管理机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做一次系统科学的研究,以解开南京城墙粘合剂成分之谜,给公众一个解释的同时,也为未来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最新研究首次在粘合剂中发现淀粉类物质
为了彻底解开关于南京城墙粘合剂成分的疑惑,给大家一个权威科学的答案,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基础研究部于2020年初开展了“南京明城墙粘合剂成分检测” 项目。该项目由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牵头负责,江苏文化遗产保护有限公司具体实施,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文物保护科技实验室、南京大学表生地球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同参与。
项目组首先梳理了南京城墙粘合剂的相关文献、传说等资料,并提出相关疑问;其次进行了实地考察,并结合资料在南京城墙选取了较为原始的城墙段落共采集了16个样品;再对样品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进行了分析检测;最后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科学分析,项目还全程进行了跟踪拍摄记录。
检测结果显示,共有清凉门拱券西、石城门瓮城南墙、龙脖子段、前湖段豁口砖上、半山园水闸底部所取5份样品中检测出了淀粉类物质。结合史料和前人的研究,课题组认为,该物质很可能为糯米水解后的产物,“因此我们认为南京城墙粘合剂中加入糯米汁的说法,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为未来保护修缮和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南京明城墙粘合剂成分检测” 项目首次官方证实了南京城墙粘合剂中的确含有“淀粉类物质”。“至于是否所有段落城墙粘合剂都含有该物质,或该物质是否由糯米水解后产生,目前还不能断言。未来我们将挖掘更多科学手段,对南京城墙粘合剂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检测,争取早日彻底解决南京城墙粘合剂的成分之谜。”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南京明城墙粘合剂成分检测” 项目的最新发现,也为城墙未来的保护修缮和研究工作奠定基础。目前砖石建筑的保护工作是一项世界性的难题。南京城墙建成650多年来,饱经风雨沧桑,面临着很多保护工作上的困难和挑战,其中很多与粘合剂的逐渐流失有关。在探清了粘合剂具体成分之后,能够对粘合剂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工作,延缓其老化和流失速度,保障南京城墙的坚固性。“南京城墙目前还面临着保护修缮的重要任务,在现代粘合材料的使用上,未来将会加入更多新型材料,在保障粘合剂更加坚固的同时,延缓其老化和流失速度。古人所使用的粘合剂材料也能够为现代新型材料的使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作用。”该负责人说。
目前南京城墙正在牵头“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项目,粘合剂作为重要建筑材料,也是中国明清城墙文化遗产内涵和突出普遍价值的载体和体现。揭示南京城墙粘合剂的组成,不仅能够为其他明清城墙粘合剂材料的研究和城墙保护提供参考和经验,更能大大丰富中国明清城墙的文化遗产内涵,为申遗助力。
南报融媒体记者 邢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