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国际在线 > 发布厅 > 省委发布会
《关于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实施办法》新闻发布会
来源:江苏国际在线   2020-06-03 11:01:00
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中共江苏省委《关于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实施办法》,落实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确保如期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推进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杨力群(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中共江苏省委《关于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实施办法》,落实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确保如期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推进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今天,我们请来了省委副秘书长赵旻,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书记周为号,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时云,省财政厅副厅长倪国强,请他们围绕推进江苏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有关情况进行介绍,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我是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杨力群。

首先,请赵旻副秘书长发布江苏省委《关于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实施办法》主要精神。

赵旻(省委副秘书长):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媒体的朋友来参加这次发布会。中共江苏省委《关于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于今年1月19日正式印发实施,今天的新华日报已全文刊发。文件分为7个部分,共计30条。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作一介绍。

一、《实施办法》出台的背景

去年8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是我们党历史上首次把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传统、要求、政策等以党内法规形式确定下来,实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制度机制上把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到了“三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条例》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新时代党管农村工作的总依据。

《条例》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可以根据本条例,结合本地区情况制定实施办法。今天新华日报全文刊发的《实施办法》,正是根据《条例》的这一要求,结合我省“三农”工作实际和发展阶段,由省委做出的明确部署,是关于我省全面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规范和重要依据。

二、《实施办法》的主要特点

我省的《实施办法》既全面贯彻落实《条例》的精神和要求,体现指导性、原则性,又紧密结合江苏省情实际,突出实践性、针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充分体现《条例》的主要精神和基本要求。严格遵循《条例》对党的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重大战略和重要制度安排所作出的明确规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把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贯穿到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体现到健全农村工作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上,落实到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目标要求和保障措施上。

第二,充分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为全国发展探路是中央对江苏的一贯要求。2014年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要求江苏带好头、领好向,把“四化同步”发展真正落到实处,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2017年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马庄村时,勉励江苏走好乡村振兴路。省委省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围绕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确立了“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规划了江苏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努力探索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道路。去年,农业农村部与省政府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动江苏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全国探索经验、提供示范。

第三,充分体现江苏省情实际和工作特色。江苏是传统的“鱼米之乡”,农业资源禀赋优势明显,“四化同步”发展的条件较好,现代农业发展多项指标全国领先,是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较小的地区之一。多年来,我省勇于探索实践,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重要经验和创新成果,《实施办法》进行了总结提炼并需要长期坚持推进。坚持推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思路,针对我省城镇化率达到70.6%、发展速度将趋于平稳的实际,要求把城乡融合发展作为重要路径,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坚持抓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保供的底线思维,要求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坚持深化改革鼓励创新的实践经验,要求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总结推广“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马庄经验”、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戴庄实践”、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邳州探索”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江苏的省情实际、发展阶段和工作特色。

第四,充分体现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定位和任务举措。《实施办法》坚持发展和治理并重,站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提出了推进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两大目标任务和相关工作举措,这既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十九届四中全会部署的必然要求,也是我省《实施办法》的鲜明特色。综合分析我省所处的发展阶段和“三农”的发展水平,江苏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加快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治理现代化是江苏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苏南等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要先行探索、率先示范,苏中地区要持续加力、敢于超越,苏北地区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发展步伐,确保全省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目标。

三、切实把《条例》和《实施办法》规定要求落到实处

《条例》和我省的《实施办法》出台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抓好贯彻落实,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强调必须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真正做到重者重之、重之于实、重之于责。各地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加强对《条例》和《实施办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使“三农”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不断坚持、持续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

推动《条例》和《实施办法》的规定落地见效,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明确目标、把握任务,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三农”工作各个领域,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具体来说,要重点把握好以下7个方面。

一是严格遵循党的农村工作基本原则。要切实按照《条例》要求,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坚持教育引导农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党管农村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对《实施办法》明确的“坚持口粮自给、略有盈余”、“坚持守正创新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等长期探索形成的重要经验也必须认真坚持。

二是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要完善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落实省市县乡村五级党组织领导农村工作的职责任务,形成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格局。要完善农村工作运行机制,发挥省市县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省市级一般由同级党委副书记任组长,县级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部门要切实履行好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等职能。

三是推进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重点落实规划引领、乡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城乡融合发展、农村改革创新等方面任务,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和城乡融合走在前列,充分发挥江苏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引领作用。

四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要按照构建符合实际、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乡村治理制度体系的要求,加强农村党的建设,健全“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力求把制度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确保乡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五是壮大“三农”工作力量。要坚持从加强农村工作干部队伍、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和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乡村振兴等方面入手,落实培养、培训、引导、激励等举措,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乡村振兴。

六是完善政策保障措施。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进一步强化要素供给,在资金投入、用地支撑、科技引领、法治建设等方面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七是强化考核监督。要按照我省已经制定出台的《市县党委政府乡村振兴工作实绩考核办法》,按年度开展工作实绩考核监督,把考核结果作为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作为财政资金分配、项目安排、评先奖优的重要参考。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下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履行乡村振兴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开展督查考核,并加强考核结果运用,积极通过鼓励激励、考评监督、约谈问责等促进工作改进、水平提升。

今年是建成全面小康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是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再出发的起步之年,也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重大考验之年。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深入宣传贯彻《条例》和我省的《实施办法》,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心怀“国之大者”的责任担当,稳住“三农”这个基本盘、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农业农村发展“双胜利”,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非常感谢各媒体的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我省“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真诚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我就介绍这些情况,谢谢大家!

杨力群(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接下来是记者提问时间。请记者朋友提问前先通报一下新闻机构名称和姓名。为了给更多记者朋友提问机会,每人最多提一个问题,谢谢配合。

新华社记者: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工作力量,请问围绕贯彻落实《条例》实施办法,我省在这方面有哪些总体考虑,采取了哪些工作措施?

周为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书记):“三农”工作是支撑全局的工作、是重中之重的工作,需要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凝聚起来共同推进。抓好“三农”,党的组织体系最重要、最关键,是“三农”这艘大船上的指挥和动力系统。组织不抓,一盘散沙;队伍不强,打不了仗。《条例》颁布以来,我们按照中央精神和省委实施办法要求,结合组织部门职能,深入推进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把组织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围绕提升引领力、组织力、带动力、支撑力,重点抓好四项建设,汇聚领导和推动“三农”工作的强大合力。

一是抓好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引领力。省委对“三农”领导力量看得很重、抓得很紧,注重选苗子压担子,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目前,市县分管“三农”的党政领导干部平均年龄48.9岁,全部拥有大学以上学历,但专业化程度还不够高。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市县领导班子日常调整和明年的换届,落实省委“重者重之”的要求,坚持优先配备的原则,通过交流、专项选拔等方式,充实精锐力量。落实“重之于实”的要求,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培养爱农情结、提升管农本领,形成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能力素质。落实“重之于责”的要求,用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结果,把抓好“三农”工作作为市县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让干得好的用得好,推动“三农”干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二是抓好村级党组织建设,提升组织力。农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板。我省现有8.9万个农村基层党组织,它们就像一张网,兜住了全省“三农”发展的基本盘。我们将重点抓好组织设置优化,让党组织这张网“既能撒得下,还能收得住”。坚持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设置党组织,稳定基本构架,针对一些村合并后地域广、面积大、党员多的实际,从有利于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出发,因村制宜将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党委。目前,全省14000多个行政村,设立总支和党委的超过3/4。顺应城乡融合发展趋势,及时在农村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型农村社区、农房改善集中居住点等合理设置党的基层组织,做到农村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覆盖到哪里。我们不但抓好有形覆盖,还抓有效覆盖,坚持把提升政治功能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根本任务来抓,

让党组织在群众中“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总结提炼新冠疫情防控的有效做法,进一步探索构建“党委抓支部、支部管党员、党员带群众”的“抓管带”工作机制,打通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党组织动员发动群众的“最后一米”,让党的政策进入每家每户,把党的温暖送到农民心头。着眼基层党组织手中有资源、身上有能力为群众办事,对群众有凝聚力号召力,会同有关部门,落实村级组织经费投入保障及正常增长机制,全省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标准每村每年不低于38万元,每年投入3.8亿元实施村集体经济“18万+”扶持计划。近几年,我们拨付2.1亿元省管党费,援建了313个村党群服务中心,今后省管党费还会继续向基层倾斜,推进村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去年,按照省委统一部署,我们对村办公场所的“牌子乱象”进行了清理规范,平均每个村清理牌子47块,有效解决了各部门到基层去“占房子挂牌子”的形式主义问题,让“牌子下墙、工作落地”,今后还将持之以恒巩固成果。同时,每年深入排查摸底,确定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采取干部联村、单位挂钩等举措推进整顿,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

三是抓好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提升带动力。全省农村党员214万人,他们是遍布江苏农村大地的“满天繁星”“漫山红旗”,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但目前农村党员队伍还存在老龄化、知识层次不高等问题。我们将畅通入口,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突出返乡创业人员、退役军人、种养殖大户等群体,加大优秀青年入党力度。目前,全省还有少数3年以上没有发展党员的“空白村”,今年我们将落实专项计划重点解决。坚持“三会一课”,培育一批活跃在农村的“党课名师”,用好支部书记工作室、党员教育示范点,让党员通过现实人物、身边课堂接受教育。创设党员中心户、党员户挂牌、党员领办致富项目、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载体,让党员身份“亮”出来、作用“显”出来、形象“树”起来。

四是抓好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支撑力。江苏人才辈出,在我们的高校科研院所,有很多博士、教授,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也有很多很多“土专家”“田秀才”。我们坚持把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在全国率先开展乡土人才“三带”行动,也就是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助力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现已累计遴选出省级乡土人才“三带”名人、“三带”能手、“三带”新秀4500多人,联动市县评选支持各类优秀乡土人才5万多人。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打好“乡愁牌、事业牌、待遇牌”,构建促进人才向乡村流动的激励机制,以乡村的产业留住人、以乡村的环境吸引人、以乡村发展的机会感召人,让乡土人才真正“香”起来,人才洼地真正“隆”起来,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人民网记者:机构改革之后,党委农办设在农业农村部门,《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又对党领导农村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规范。在这样一个新的形势下,我省健全农村工作组织领导体制机制,特别是农办工作机制方面做了哪些完善,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杨时云(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新一轮机构改革以来,围绕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全省各级及时调整完善了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农办的机构设置,同时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把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主要体现“三个加强”上:

一是党委对农村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得到加强。《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党委设立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发挥农村工作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省里出台的实施办法也作了具体明确要求。明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是党委的议事协调机构,接受党委及其常委会领导,对党委负责。省级和设区市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由同级党委副书记担任组长,县级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并要求县委书记把主要精力放在农村工作上;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省里在去年就已调整到位,目前各设区市和涉农县(市、区)也基本调整到位。与此同时,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运行机制也更加健全,农村工作重大问题、重大政策由领导小组集体讨论,在报同级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后,由同级党委常委会会议决策。

二是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统筹推动作用得到加强。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研究部署农业农村重点举措,听取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抓细抓实农业农村发展各项重点任务。《条例》要求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省里《实施办法》贯彻落实中央要求,进一步健全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考核机制。省委农办会同省相关部门,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江苏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暂行办法》,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正式印发,从2020年开始正式实施考核。为强化督查考核的导向作用,《实施办法》明确对乡村振兴工作第一责任人履职情况考核的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作为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作为财政资金分配、项目安排、评先奖优的重要参考。

三是党委农办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推动落实等职能得到加强。机构改革后,省委农办设在省农业农村厅。我们深刻学习领会改革意图,整合优化资源,切实抓好党对农村工作领导具体工作的落实,当好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党委农村工作的参谋助手。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我们围绕“三农”政策落实的重点难点和领导关注的突出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密切与各级党委农办、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联系,建立联络员制度,及时掌握全省“三农”重点工作推动情况,反应突出问题,加强督查督导,充分发挥好“参谋部、协调部、作战部和思想库”作用。

新华日报记者:深入贯彻落实《实施办法》精神,高质量完成新时代党的农村工作各项任务,都离不开公共财政投入保障,请问财政部门将如何建立“三农”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倪国强(省财政厅副厅长):“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财政支农投入,此次我省《实施办法》通过党内法规的形式再次明确要“建立‘三农’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省财政将认真贯彻《实施办法》要求,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进一步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创新投融资机制,确保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

一、筑牢公共财政优先保障机制。“十三五”以来,省财政预算安排“农林水”支出902.46亿元,年均增幅达到10%以上。2020年,省级财政预算安排农林水支出217.47亿元,增长13.2%,显著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幅,总量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4.39%,比2019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

二、积极引导金融和社会资金投入乡村振兴。一是积极引导普惠性涉农贷款,截至2019年底,全省法人银行普惠性涉农贷款余额3325.6亿元,比年初增长18.40%,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68个百分点。二是持续深化“政银担”合作,省财政出资27亿元设立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支持完善政策性农业融资担保体系,截至2019年底,累计提供农业信贷担保113.98亿元,在保余额81.12亿元。三是设立省级农业融资风险补偿基金,引导金融资本投入农业农村,截至2019年底累计引导发放贷款222.36亿元。四是设立乡村振兴投资基金。省政府投资基金发起设立8支股权类农业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达28亿元,重点投向现代种养殖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业科技型企业等,计划到2022年,基金规模达到100亿元。五是合理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开展农业领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运营,2018年至今,全省“三农”领域入库PPP项目28个,总投资368.37亿元。

三、持续推进财政支农资金统筹整合。牢固树立“抓整合就是抓投入”的理念,大力推进涉农专项资金统筹整合,全面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促进行业内资金整合与行业间资金统筹相互衔接配合,统筹整合相关涉农资金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发展、苏北农民住房条件改善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形成支持合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谢谢!

江苏卫视记者:在“三农”工作中,村党组织书记地位突出、作用关键、至关重要,请问我省如何抓好村书记队伍建设?

周为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书记):我感到,村子不大,舞台很大;村官虽小,责任不小。村书记是扎根基层的“顶梁柱”、带动一方的“领头羊”、为党巡防的“守夜人”。2017年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马庄村时指出,马庄之所以发展得比较稳定,首先是因为30年来有一个好的班子、一个好的队伍和一个好的带头人。去年,省委组织部主要领导牵头开展“新时代村书记队伍建设”课题调研,深入农村一线,与村书记坐在同一条板凳上,面对面听他们谈困难、提建议、说想法,找准村书记队伍建设存在的“七个痛点”。目前,从全省情况看,村书记队伍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四低一缺”问题,“四低”就是文化程度偏低、带富能力偏低、年轻人比例偏低、待遇偏低,“一缺”就是后备力量缺乏,在部分地方还一定程度存在“想干的干不了,能干的不愿干”的现象。省委娄勤俭书记强调,村书记要做“组织放心的带头人、农村发展的领路人、群众满意的贴心人”。我们将认真落实这一要求,以明年初开展的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逐村研判、逐人联审,打造高素质村书记队伍。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选育并重强素质。优秀村书记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农村火热的实践中“练出来”的,在你追我赶的奋斗中“比出来”的,也需要组织上擦亮眼睛“挑出来”。在选拔上,我们将打破地域、身份、资历、行业界限,推行“四个一批”,内部挖潜选拔一批;放宽视野外请一批,对本村没有合适人选的,从全镇乃至更大范围中统筹选任,跨村任职;力量下沉选派一批,从县、镇机关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着眼长远储备一批,积极推广“兴村特岗”“定制村干”等经验做法,储备一批后备力量。加大培训力度,用好省党支部书记学院及农村分院等阵地,坚持省市县联动,每年将全省1万多名村书记轮训一遍;在省内农业类院校开设专题课程,开展村书记学历提升教育;选派村书记到机关企事业单位跟班学习、到乡村振兴等重大任务挂职锻炼,着力培养沾泥土、带露珠、接地气、有本领的优秀村书记。

二、正向激励强动能。在调研中,有的村书记讲,最愁的是经济上没“想头”、政治上没“奔头”、退休后没“靠头”。为加强激励,过去两年,我们开展“寻找老支书精神”活动,在全省寻找出曾任职15年以上的老支书1668人,其中大部分是村支书,最长的干了50多年,通过寻找老支书本人来寻找他们身上的精神,学习传承精神,进一步挖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之源”,营造见贤思齐、担当实干的浓厚氛围。启动实施村书记“百千万”工程,从去年起,全省每年选拔100名左右当标杆作示范、培养1000名左右当头雁领先进,以此带动10000多名村书记当骨干强队伍。去年11月,选拔命名100位全省首批“百名示范”村书记并召开座谈会,他们当中有蒋巷村党委书记常德盛这样耳熟能详的“明星书记”,还有不少大家不太了解在基层默默奉献的“老黄牛”。我们将继续对村书记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千方百计为他们解忧,落实富有“含金量”的“政策包”,包括:稳步提高待遇,到2021年底,基本报酬不低于上年度所在县(市、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倍;择优选拔村书记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或招聘进入事业单位;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为村书记办理“五险一金”,探索建立年金制度,着力解决后顾之忧,多措并举造就一大批“扎根型”“永久牌”村书记。

三、县乡共管强活力。大家都知道,村书记的“身份”比较特殊,在老百姓眼里,他们是干部,离群众最近,是村里最大的“官”;在干部眼里,他们不算个干部,没有编制,所谓“泥腿子没上岸”。一直以来,县一级对村书记基本不管,主要由乡镇来管理。去年,我们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出台“县乡共管”制度,把管理层次提高、管理制度落细,中组部向全国推广。我们还制定村书记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抓好10个方面责任落实。今年,我们又在全省选择15个县(市、区)开展村书记专职化管理试点,以“专职五级”管理为基础,探索构建覆盖村书记选、育、管、用各环节的完整体系,推动村书记专心专注专业做好本职工作。下一步,我们将系统总结试点经验,在全省稳步有序推进这项工作,以制度“升级”促进队伍“提档”,充分激发村书记干事创业活力,让村书记“腰杆挺起来、心神定下来”,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农民日报记者:中央《条例》从“五位一体”+党建的角度,明确了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请结合江苏实际,介绍一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

杨时云(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江苏《实施办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条例》6个方面工作要求,强调要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走在前列,并探索开启农业农村现代新征程。围绕这些目标任务,我们将着重做到“五个推进”:

一、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围绕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要求,切实抓好保供增收任务。一是保障农产品稳定供给,粮食方面坚持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用好中央和省里扶持粮食生产的好政策、好措施,调动农户的种粮积极性,确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生猪方面,通过政策再加码、措施再发力,全力推进恢复生猪生产,确保完成生猪生产目标任务。二是加快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以重大项目、重点主体、重要品牌、重点平台、重要支撑为抓手,重点培育8个千亿元级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内部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城乡融合。三是保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坚持把富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鲜明导向和检验标准,大力推进乡村休闲旅游农业和农产品电商发展,实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帮助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多措并举发掘农民增收潜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让农民群众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美好生活。我省宁锡常结合片区入选首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省里出台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意见,各项试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一方面,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的部署要求,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地区高水平延伸,加快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另一方面,因地制宜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把农房条件改善作为苏北地区补短板突破重点,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美丽宜居乡村的基本标准,把特色田园乡村作为美丽宜居乡村的示范样板,全方位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全国探索经验提供示范。去年,省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就“共同推进江苏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今年,我们正在研究制定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选择有条件的市县开展试点示范,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实现路径。

四、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增添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坚持发挥改革对农业农村的推动作用,深化农村改革创新,激活乡村振兴活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面,在巩固完善清产核资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和股份合作制改革。确保今年10月底全省基本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任务。农村土地改革方面,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化运行机制。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工作,实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农村金融改革方面,整合设立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风险补偿基金,推动农业风险补偿和贷款担保联动,推动农业信贷担保实现更高水平覆盖。开展4个国家级和22个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对成熟的改革试验成果进行宣传推广,发挥试验示范效应。

五、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实施办法》在第四部分专门设立3条对乡村治理进行明确。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部署,深入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工作。第一,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探索建立乡村现代道德体系和行为规范,提升乡村社会网格化治理水平。第二,全面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结推广“马庄经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传承发扬农耕文明,办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提升农民精神风貌。第三,大力开展农村“公共空间治理”,推广邳州、宿迁等地探索经验,盘活用好农户合法所有外的公共资产资源,着力增强村集体持续造血功能,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长效发展和管理机制。

杨力群(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因时间所限,提问就到这里,感谢各位嘉宾的回答。

标签:农村工作;农业农村;实施办法

责任编辑: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