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岩
通讯员 石娜 王彪 屈延东
网络诈骗从线上交易转为“线下取现”、大型活动成为扒窃分子的目标、盗窃分子在交界地区流窜作案……面对侵财案件的新情况和“老问题”,徐州公安从“人海战术”向“数据驱动”转变,通过深度应用智能模型,重塑现代警务侦查模式,加快形成和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全力守好百姓的“钱袋子”。
“线下交付现金可多获30%的返利,你动心吗?”面对记者,徐州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副主任马士文模仿诈骗分子的“话术”,讲起真实案例。不久前,徐州市民常女士陷入“刷单诈骗”,在交付现金多返利的诱惑下,头一天送出现金9万元,此后再次取现准备送出28万元,在准备交易时被警方及时拦下,同时避免后续损失80余万元。
常女士的案例,呈现出电诈资金转移手段的新变化和新特征——被骗金额较大、多次更换取现网点、银行难以有效识别、诈骗类型较为集中、多与涉诈账户交易、多受诱导下载涉诈软件。
去年10月,徐州公安成功搭建“汉盾”三期线下取现预警模型,在一期涉诈资金预警、二期对公账户预警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预警—拦截—打击—宣防”的全链条反诈新机制。“我们与驻徐42家商业银行建立合作机制,搭建‘警银一体化处置平台’,全量汇集相关数据资源。”马士文说。
如今,通过“汉盾”三期线下取现预警模型,已拦截428起,涉及诈骗金额5200余万元,及时挽回后续损失1.8亿元。今年5月,在公安部刑侦局召开的有关专题会议上,徐州公安将“汉盾”模型作为典型向全国推广,目前已有60多家单位来徐交流学习。
在“专业”上出硬招,在“机制”上出实招,在“大数据”上出新招。徐州公安以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为主线,以“四大中心”建设为支撑,以“七项改革”为牵引,着力实施“全警科创月”活动。仅刑侦部门就从信息流、资金流、人员流等资源要素入手,搭建出多维比对、精准预测的智能化数据模型多达190余个,在警务实战中取得显著成效。
聚焦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侵财案件,徐州公安以“快”字为引领,抢抓24小时、48小时破案“黄金期”,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追根溯源、深挖彻查。目前,徐州公安已形成“多侦手段同步上案”“跨区域案件整体联动”“网上网下一体化作战”等联合作战机制,让线索“不过夜”。今年以来,全市现行侵财案件、现行盗窃案件、现行入室盗窃案件破案率分别同比上升8.5%、16.1%、15.8%。
“通过创新使用大数据分析建模技术,为全警实战提供点对点、定制化、伴随式数据赋能服务,高效推进案件特别是涉及民生类案件的侦办。”徐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六大队民警褚洪建说,今年5月,沛县发生一起浴室盗窃案,被偷窃的手表、项链等物品价值30余万元。接报后,徐州公安在2小时内明确2名外省嫌疑人信息,并于次日凌晨在外省将他们抓获,追回全部被盗财物。后经智慧模型进一步碰撞、研判,成功串并侦破徐州及上海、安徽、山东、江苏等4省11市关联案件20余起,涉案金额130余万元。
“最近‘苏超’很火爆,徐州主场比赛每场涌入两三万人,大量人员集聚容易发生扒窃案件,需要全力守护现场球迷们的财产安全。”徐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顾学拥告诉记者,他们依托“扒窃犯罪预警打击模型”实施实时布控,成功预警识别出多名有扒窃前科的可疑人员在赛场周边活动,立即将信息推送至属地派出所,民警迅速展开盘查询问,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最终没有发生一起扒窃警情。
统计显示,该反扒模型自去年9月上线以来,已成功预警意图来徐作案人员132人次,徐州扒窃案件同比下降七成,在徐州奥体中心举行的大型活动持续保持相关案件“零发案”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