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国际在线 > 发布厅 > 省委发布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发布活动——社会文明专场发布会
来源:江苏国际在线   2021-06-10 15:09:00
为深入做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闻宣传工作,加强全省各地各部门发展成就的对外宣介发布,省委省政府新闻发布平台组织举办以“奋斗百年路 逐梦新江苏”为主题的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是系列发布的第五场——社会文明专场。

钱钢(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深入做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闻宣传工作,加强全省各地各部门发展成就的对外宣介发布,省委省政府新闻发布平台组织举办以“奋斗百年路 逐梦新江苏”为主题的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是系列发布的第五场——社会文明专场。

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局长、省电影局局长焦建俊,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莱,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常胜梅,淮安市副市长王红红,镇江市副市长殷敏,请他们向大家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在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社会文明方面成就,并回答记者提问。我是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钱钢。

首先,请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焦建俊发布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三强三高”文化强省建设成就。

焦建俊(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上午好!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也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实现社会文明进步的过程。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江苏文化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绘就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不断调整提高文化强省建设目标定位,努力构筑思想文化引领高地、道德风尚建设高地、文艺精品创作高地,持续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走在前列,社会文明程度得到大幅提升,为担当“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现代化篇章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

一是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广泛深入,思想旗帜始终高扬。党的科学理论是指引我们党不断前行的光辉旗帜。江苏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巡学旁听等机制建设提高中心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带动全省党员干部对标新思想深入解放思想、统一思想。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新华日报《思想周刊》、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电视访谈栏目《时代问答》等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每年组织400万基层党员集中冬训、组织“百姓名嘴”深入基层宣讲10余万场,“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广受欢迎,“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总用户数超过860万,日活率达80%以上。建设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及16家研究基地、29个省重点新型智库,与求是杂志社联合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理论研讨会,推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发展理念、“四个自信”等系列研究丛书,形成一大批重要研究成果。2012年以来,江苏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各类项目3667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持续位居全国前列。

二是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壮大,时代主旋律昂扬向上。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大力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主题,精心策划“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改革再出发 发展高质量”“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践行嘱托开新局”“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等专题专栏,持续推出一批“现象级”融媒体产品,形成了主流舆论强势。在近年来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我省获奖数量和层次均居全国前列。新华日报、省广电总台等省级媒体积极构建全媒体矩阵,打造新型主流媒体集团。全省64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全面建成运行,涌现出“最江阴”APP“媒体+服务”等经验做法。纪录小康工程在江苏全面展开,为伟大时代著史立传。互联网内容建设不断加强,网上系列主题宣传深入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推进,新闻发布和信息公开工作不断深化,常态化疫情防控宣传扎实有序,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能力稳步提升。

三是公民道德建设全面加强,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持之以恒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加快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出台三年行动方案,不断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推进“四史”宣传教育、“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充分发挥24家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1家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围绕重大时间节点和重要纪念日,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雨花英烈精神、周恩来精神、新四军铁军精神、淮海战役精神广为弘扬。先后推出赵亚夫、王继才等5个全国“时代楷模”,72人(组)获评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8人入选全国“最美人物”,1350人(组)入选“中国好人榜”;选树17个江苏“时代楷模”,289人(组)获评江苏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350人入选江苏“最美人物”,2578人(组)入选“江苏好人榜”,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典型示范群体。创成29个全国文明城市、273个全国文明村镇、396个全国文明单位、35所全国文明校园、37户全国文明家庭,总数均居全国前列。文明城市创建“张家港经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马庄经验”享誉全国,道德讲堂、“八礼四仪”未成年人养成教育、“童”字系列美育活动等工作品牌影响广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高质量、全覆盖推进,12.9万支志愿服务队伍、680多万名注册志愿者参与传播文明、引领风尚。2020年全省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达90.42,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城镇常住人口比重达15.7%。

四是文化文艺创作普遍繁荣,精品生产成果丰硕。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一大批文艺精品力作。长篇小说《推拿》《黄雀记》获矛盾文学奖,短篇小说《七层宝塔》、诗集《沙漏》等获鲁迅文学奖,话剧《雨花台》、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电影《秋之白华》、电视剧《海棠依旧》、图书《因为爸爸》、歌曲《蓝天下》等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淮剧《小镇》、苏剧《国鼎魂》等获得“文华大奖”,歌剧《拉贝日记》《运之河》《鉴真东渡》赴欧美、日本等地巡演受到热烈欢迎。影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我们的法兰西岁月》《春天里》《于无声处》《白日焰火》《解放•终局营救》、纪录片《你所不知道的中国》《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等广受好评。近期,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创作推出大型交响组歌《雨花台——信仰的力量》、锡剧《烛光在前》、扬剧《阿莲渡江》、淮剧《为你绽放》、苏剧《太湖人家》、电影《童年周恩来》《守岛人》、电视剧《数风流人物》、百集微纪录片《百炼成钢》等文艺作品。江苏先后获文华表演奖43人次、梅花奖53人次、牡丹奖50项、兰亭奖39人次,1773件作品入选全国美展,获国家级重点奖项总数位居前列。

五是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完善,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不断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与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全国率先建成“省有四馆、市有三馆、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提前实现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基本形成城市社区“15分钟文化圈”、乡村“十里文化圈”。南京图书馆、省美术馆新馆、江苏大剧院、南京博物院二期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建成使用。目前,全省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的总数均居全国前列,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100%。“书香江苏”建设深入推进,连续举办17届江苏读书节、10届江苏书展、11届江苏农民读书节,在全国率先实施省级认证共享阅读空间,农家书屋不断提升服务效能。2020年,全省居民综合阅读率90.1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89个百分点。农村电影公益放映转型升级,乡镇影院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电影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持续推动送戏、送书、送展览到基层,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六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江苏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成功组建成立省文投集团、省电影集团等,有序推进江苏有线参与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2330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4834亿元,占全国的10.90%,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凤凰传媒、江苏有线A股上市,获“文化企业30强”及提名奖企业数量持续位居全国前列。持续打造江苏版博会、江苏印博会、苏州创博会、南京融交会等优质会展平台,“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创成4家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数量居全国第一。2019年全省新闻出版业增加值546.47亿元、营业收入2024.23亿元、资产总额2212.85亿元,分别较2012年增长45.47%、41.48%和102.49%;全省版权产业增加值8490.12亿元,占全省GDP的8.61%。2020年,全省共有影院1032家、银幕6663块,电影票房收入从2012年的15.05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60亿元,建成2个国家级、4个省级影视基地。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全域旅游高标准推进,南京、苏州等地建成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无锡市入选全国首批文化出口基地,全省累计185家(次)企业、54个(次)项目成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项目,对外文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七是优秀传统文化广为弘扬,文化标识品牌鲜明闪亮。吴韵汉风、水韵书香是江苏文化的独特禀赋。江苏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倾力打造运河文化、江南文化等品牌,着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成为全国先导段示范段样板段,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建设加快推进,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即将开馆运营,连续举办2届大运河文旅博览会、14届世界运河城市论坛,运河文化成为最具显示度的江苏文化标识。实施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计划推出3000册《江苏文库》,着力打造江南文脉论坛,打响江南文化品牌。连续举办八届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推动“一带一路”原创文化交流。紫金文化艺术节、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紫金合唱节等“紫金”系列文艺品牌和扬子江作家周、扬子江诗会、扬子江论坛等“扬子江”系列文学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百家金陵画展、南京森林音乐会、戏曲百戏(昆山)盛典等成为特色品牌。持续举办“发现江苏”“同乐江苏”“符号江苏”等文化交流品牌活动,有力提升江苏文化国际影响力。苏州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南京世界“文学之都”、扬州世界“美食之都”等成为彰显江苏特色文化魅力的符号标识。

八是文化人才队伍蓬勃发展,创新创造活力持续迸发。江苏自古人文荟萃、名家辈出。近年来,江苏文化人才政策环境、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全方位、全周期的人才服务生态体系逐步健全,文化人才队伍结构不断完善,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文化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着力实施文化人才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打造以“紫金文化名家”为引领、“紫金文化英才”为中坚、“紫金文化优青”为支撑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实施文艺“名师带徒”计划,通过“师徒传承”的方式,不断建强“文艺苏军”梯队。省委、省政府先后表彰38位“紫金文化奖章”获得者、26位江苏社科名家。全省共有41人入选全国“四个一批”人才,249人入选省“五个一批”人才,选拔培养400名各类文化英才。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造、建好精神家园、讲好江苏故事,不断构筑江苏文化发展新优势,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走在前列,把社会文明推向新的高度,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现代化篇章作出新的贡献。

钱钢(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谢谢焦部长的介绍。下面请淮安市副市长王红红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淮安在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尤其是在社会文明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王红红(淮安市副市长):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向大家介绍淮安的情况。首先,我代表淮安市委、市政府,对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给予淮安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淮安是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故乡,是新安旅行团母校新安小学所在地,自古就是“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交通重镇,和合南北、连贯东西,孕育了开放包容的城市特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的殷殷嘱托,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实干创新,克难奋进,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谱写了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的精彩篇章。今年“六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淮安市新安小学少先队员回信,极大地鼓舞了全市人民,再次点燃淮安跨越争先、百舸争流的激情之火。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淮安的巨大发展变化,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经济建设大发展,实现“重要一跃”。全力构建“333”主导产业体系,建成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综保区,地区生产总值跨上4000亿元台阶,在全国百强市排名逐年攀升,名列第58位,连续7年获评台商投资“极力推荐城市”。二是改革开放大提速,绘就“浓墨一笔”。92项改革列入国家和省试点,首提首推的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等重大战略红利持续释放,航空货运枢纽建设纳入国家战略规划,获批国家级台资企业产业转移集聚服务示范区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三是城乡面貌大变样,呈现“焕然一新”。实施了金融中心、高铁商务区、空港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城市功能品质全面提升,在苏北率先达到国家生态市标准,历史性迈入高铁、内环高架“双高”时代。四是民生福祉大改善,翻开“崭新一页”。城乡居民收入连年增长,教育、医疗、文化等民生事业全面进步,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梦想照进现实,顺利开启全面现代化建设崭新征程,高质量实施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高水平举办2019央视秋晚、高分高位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赢得“高光时刻”,入选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文明是最美的风景,是一座城市最宝贵的底色底蕴。在推动淮安高质量跨越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重大任务,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全力建设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城市,收获了累累硕果,尤其让人振奋的是,在2020年11月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淮安以优异成绩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其中群众满意率全国名列第一,文明的底色底蕴更美更靓,人民的获得感满意度空前提高。

一是筑牢思想基础,提供了共建文明“动力源”。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根”和“本”,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理论武装有深度。创新打造“三化三百”工程、新思想通俗理论作品创传中心等理论学习品牌,“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活跃度排名始终位居全省前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主流价值聚共识。创新实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品牌项目,持续做优市级“十大基地”“十大品牌项目”。在中小学校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心中”主题活动,成立全省首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称号。红色基因赓续传。成功举办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广泛开展“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党史学习教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建党百年庆祝活动营造浓厚氛围。“六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我市新安小学少先队员的回信中,充分肯定了传承“新旅精神”的经验做法,令人振奋!

二是构建道德高地,培树了崇德向善“风向标”。以“学习周恩来精神风范、争做新时代淮安好人”为引领,深入贯彻两个《纲要》及三年行动计划,道德风尚高地建设富有成效,“德润淮安”品牌效应彰显。先进典型持续涌现。坚持每两个月评选发布“淮安好人”“淮安新时代好少年”制度,常态化开展各类先进典型选树推荐,广泛开展“学先进模范,做行业标杆”实践活动,以全国道德模范唐真亚、皇甫辉勇等为代表的省级以上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总数达1300余名,高标准建设淮安好人馆,好人文化传播场所实现市、县、镇、村四级全覆盖。诚信互助蔚然成风。推动诚信建设制度化,深化19项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成效明显。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多个志愿服务项目获得全国性奖项,成为全国唯一连续5年获得“学雷锋”先进荣誉称号的设区市。文明实践走深走实。扎实推进“两步走”战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在全省率先实现三级阵地建设的城乡全覆盖,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相关经验在全省专题会议上进行交流。

三是注重文化滋养,提振了昂扬向上“精气神”。突出以文铸魂、以文化人,有效发挥先进文化引领作用。文化事业产业蓬勃发展。公共文化设施全面升级,周恩来读书节等文化惠民活动精彩纷呈。出台文化产业发展“淮八条”,打造一批市级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推动文旅融合向纵深推进,打响“水懂我心 自然淮安”全域旅游品牌。文艺精品力作不断迭出。纪录片《榜样—周恩来的故事》等一批优秀作品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淮剧“村官三部曲”产生现象级影响,电影《童年周恩来》在全国公映并获广泛好评。地域文化特色持续彰显。在全省率先出台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启动国家级运河旅游度假区创建,大运河文化带标志性城市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形成运河文化、漕运文化、红色文化、淮扬菜美食文化等地域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动局面。

四是汇聚群众之力,造浓了文明有礼“好风尚”。始终把“育文明人”作为关键,坚持人人参与、共建共享,不断托举城市文明的高度。市民文明素养全面提升。在全省率先立法实施《淮安市民文明促进条例》,出台《淮安文明市民12条》,引导群众争做文明有礼淮安人,目前,文明出行、文明用餐、文明养犬已经成为市民自觉行动,文明,成为总理家乡一道最靓丽的风景。乡风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出台移风易俗“1+3”文件体系,出实招、下重拳,硬核实施“树新风 除陋习”行动,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实现农民文明素养和农村文明程度的共同提升。精神文明创建成果丰硕。省级以上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数量苏北领先,国家级五大文明系列创建实现“满堂红”。大力弘扬宝贵的“创建精神”,全国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建设迈上制度化、常态化轨道,努力向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目标迈进。

奋进新时代,扬帆新征程。淮安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是全省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争做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模范城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加快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全力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加快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步伐,让“社会文明程度高”在淮安展现更精彩的现实图景,让“建好周总理家乡”的愿景呈现更美好的“现实模样”,为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作出更多的淮安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钱钢(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谢谢王市长的介绍。下面请镇江市副市长殷敏介绍镇江在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尤其是在社会文明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殷敏(镇江市副市长):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镇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

近年来,镇江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紧扣全市“三高一争”奋斗目标,不断展现出新气象、新面貌,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丰润道德滋养。自2015年2月,镇江市首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标识更加鲜明,镇江市、丹阳市分别实现“三连冠”、“二连冠”,句容市成功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大市范围全国文明城市数量位居全省第三,创成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优秀城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蝉联“长安杯”称号,公共安全感稳居全省第一。镇江市主要通过五个方面,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推动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设信仰坚定的文明城市

一是持续加强理论武装,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巡听实现全覆盖,邀请“改革先锋”秦振华老书记来镇指导,党员干部冬训多次获省优秀组织奖,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丰硕,市社科联(院)多次被评为全国先进社科组织。二是主流思想舆论巩固壮大,做好“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等重大主题宣传,中央、省主流媒体发稿量保持在全省设区市前列。三是党史学习教育走心走实,扎实开展“一人一重点、领办解难题”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共申领各类难题955项,拟解决具体事项2183个;广泛开展“学亚夫、做亚夫——把成绩写在大地上”先锋行动,全市已组建1715支“学亚夫、做亚夫”先锋团队和小组;启动党史学习教育“七心”优质服务实践活动;针对青少年群体,开展“百师讲党课”党史宣讲校校行活动,已开展宣讲600多场,参学师生15.6万人次。

二、立德树人、见贤思齐,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

一是典型育人。建立健全典型培育、发掘、宣传、学习机制,截至2020年底,已累计评选402位“镇江好人”,28人获得全国全省道德模范(含提名奖)荣誉称号,培育选树赵亚夫、王华、糜林等一批全国全省重大典型。二是“大爱”浸润。举办 “大爱镇江”主题活动暨学雷锋志愿服务集中行动启动仪式,建好用好南山北入口、西津渡“大爱之窗”,开通 “大爱镇江”公交专线,举办道德模范肖像卡通作品征集大赛,征集“大爱镇江”主题歌曲,举办 “大爱之星”年度人物盛典,“大爱镇江”品牌获评全市“十佳服务品牌”。三是礼仪养正。承办全省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现场会,创新研发推广“一起成长吧”小程序,上线“镇少年”官方微信公众号,组织“镇少年·我的2035”征文大赛、“童声里的四十年”首届童谣唱作大赛等活动。中央文明办专题调研我市“八礼四仪”工作,对“养正学堂”等工作品牌给予充分肯定。四是阵地涵养。建成核心价值主题公园、典型人物长廊,串联市区现有的好人一条街、诚信示范街区、志愿服务站、“八礼四仪”体验馆等教育基地。

三、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建设文化厚重的文明城市

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通过国家验收,率先在全省出台公共文化场馆服务规范,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全省第一。二是文艺创作更加繁荣,扬剧《花旦当家》《完节堂1937》《红船》在十九大期间晋京演出,音乐剧《九九艳阳天》在国内巡演,图书中国价值、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三部曲”等文艺精品广受好评,全民艺术普及“六进”和“文艺播种计划”深入实施,承办“同唱祖国好 幸福舞起来”全省广场舞大赛及展演,“金山文化艺术节”“米芾书法大赛”“大运河文化节”“赛珍珠对外交流”等文化品牌更具影响。三是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舞台剧《春江花月夜·赛珍珠》在全球巡演,“长江国际音乐节”“中国·镇江西津渡国际纪录片盛典”等品牌扩大,成功举办印度文化周、东盟文化之旅、德国曼海姆中国镇江文化周。四是文化产业稳步提升,江苏网络作家村、好未来教育等载体落户,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等形成地域品牌,大运河镇江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完成编制。五是打造书法之城,新建书法艺术馆,举办“瘗鹤铭”大字书法艺术展、“米芾杯”国际青少年书法大赛、“颜真卿杯”全国书画展等名牌赛事。

四、以人为本、精益求精,建设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市

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着力构建健康、舒适、有序的城市生活空间。“十三五”期间,70%以上的公共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实现程度超过90%,医疗、养老等主要保险覆盖率保持在98%以上。编制主城区26座山体“一山一景”实施方案,居民小区向外步行500米即可感受开放式绿地、公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17平方米。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大幅改善,单位GDP能耗下降19.5%,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首次达到100%。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顺利完成,共改造162万平方米、惠及居民5.44万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全面完成。出台市区义务教育布局规划,实施“八校联动、三大工程”。健康路体育公园开放运营,完成镇江高铁南站优化提升工程,连淮扬镇铁路全线通车,镇丹高速、句容西部干线建成通车。

五、统筹推进、高质高效,建设全域协调的文明城市

一是统筹推进县域文明创建工作,丹阳市以“建精美丹阳城、做文明丹阳人”为宗旨,完善常态长效管理办法,推进14项重点创建工作;句容市不断深化“+文明”理念,在提高工作标准、提升文明素养、夯实基层基础等方面持续用力;扬中市全面完善市领导“三包一会”“两榜发布”“路长制”等工作机制,实施“五新”工程。二是统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目前,我市已建成5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4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56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市农村地区已实现中心、所、站全覆盖,涌现出句容“葡萄架下的文明实践”、扬中“七彩”服务平台等工作品牌。三是统筹推进两项制度化建设。精心组织 “大爱护航 同心战‘疫’”主题志愿服务活动,8个项目入选全国“4个100”志愿服务先进典型,23个项目在省志交会上获奖。印发集中治理诚信缺失突出问题工作方案,广泛开展各类诚信建设主题活动。四是统筹推进基层文明创建工作,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创建,全市现有43个全国文明单位(村镇、校园、家庭),县级以上文明村、文明镇占比分别达到75.58%、96.77%。

迈进新时代,起航新征程。镇江市将更加坚定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道德内涵建设、文明风尚培育、城市精神塑造,着力提升“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知名度、美誉度,努力实现“十四五”时期全市精神文明创建扩量提质。也请各位能一如既往地关注镇江,关心镇江,为镇江的发展摇旗呐喊,鼓劲造势,谢谢!

钱钢(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谢谢殷市长的介绍。下面请记者朋友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请举手示意。提问前先通报新闻机构名称和姓名,为了给更多记者提问机会,每人最多一次提问机会,谢谢合作。

中新社记者:请问部长,近年来江苏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推进文明创建和文明实践方面取得了哪些丰硕成果?

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

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非常好。社会文明程度高的一个很重要体现就是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目标,把文明创建和文明实践作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不断提升人们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从文明创建来说,我们主要抓了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这“五大创建”。文明城市创建方面,打造城市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建设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创成29个全国文明城市,占全省城市总数54.7%,总数、占比均居全国各省(区)第一;实现了设区市全国文明城市“满堂红”,苏州、南通、常州、无锡实现了全域全国文明城市;20个县级城市被列入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省所有设区市、县级城市实现了江苏省文明城市全覆盖;全省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逐年稳步上升,从2015年的86.25提高到2020年的90.42。文明村镇创建方面,紧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乡风文明提升工程,深入总结推广“马庄经验”,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加强乡村道德建设,开展移风易俗,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创成273个全国文明村镇,总数位居全国前列;创成江苏省文明乡镇344个、江苏省文明村909个,全省县级以上文明乡镇、文明村占比分别达79%、63%。文明单位创建方面,深入开展“弘扬时代新风,文明行业在行动”主题活动,服务中心工作、促进业务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塑造良好形象,创成396个全国文明单位,总数位居全国第一;14个行业被表彰为江苏省文明行业,涌现出3584个江苏省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创建方面,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实施深化家庭文明建设行动计划,以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创成37户全国文明家庭,总数位居全国第一;195户家庭被表彰为江苏省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方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创成35个全国文明校园、527个江苏省文明校园,推出“八礼四仪”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童”字系列美育活动等一批产生全国影响的工作品牌,校园成为社会文明风尚的重要窗口。

从文明实践来说,我们坚持把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守正创新的重大课题,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认真组织实施27个县(市、区)全国试点和21个县(市、区)省级试点工作,梯次推进、全域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一些地方的试点经验、特色做法在全国产生良好反响,我省多次承办全国培训班、多次在全国会议上交流发言,取得了从“试点破题”、“深入解题”到“全面答题”的良好进展。一是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上呈现了新格局。广大党员干部、高校师生、“百姓名嘴”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常态化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了“习语晨读”、“理论飞燕”、追梦学堂、“偶”来讲、“五微必至”微宣贯等大批理论宣讲品牌,人民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二是在统筹整合资源、提升服务效能上实现了新突破。各地整合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妇女儿童之家等阵地设施,汇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场馆、名人故居、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统筹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以及“五老”人员、公益人士等各方面力量,把分散在各个条块中的阵地资源整合起来、力量资源协调起来,坚持打通贯通联通,提高了公共服务资源的使用效率,形成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强大合力。三是在推进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活跃城乡上拓展了新途径。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担任县级志愿服务总队长,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参与志愿服务,带动普通群众解决投身志愿服务,志愿者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体力量,志愿服务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主要活动方式;全省12.9万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680多万名注册志愿者开展集中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03万场次,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逐步实现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成为良好社会风尚。

现代快报记者:2020年淮安市高分高位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实现多年的“文明城市梦想”。“夺牌不易、守牌更难”,请问如何避免“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现象?

王红红(淮安市副市长):

2020年淮安市高分高位创成全国文明城市之后,我们迅速从创建成功的喜悦喜庆中冷静下来,工作重心立即转入常态长效工作阶段。淮安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以常态长效创建为引领,促进全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提升”,为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绘就美丽的文明底色。具体可以用“五个一”概况:

一、出台一份顶层设计文件

淮安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常态长效机制 建设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的若干意见》,文件强调,要站在全国文明城市新起点上,牢固树立“创建永远在路上的理念”,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建设高水平文明城市。文件指出,市委、市政府将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城市建设发展全过程、各领域体现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要求。文件明确,要优化工作机构,市委、市政府将淮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转型优化为淮安市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指挥部,仍然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总指挥,优化指挥部办公室职能,继续抽调人员集中办公,承担指导协调、组织推进、巡查督办、考评奖惩等职责。

二、提出一个引领性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文明城市建设,归根结底就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让人民群众在城市建设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此,淮安市立足“走在全国前列、在全省争先进位”的目标,提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目标,坚持以精神文明的提升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跨越式发展,让群众真切感受文明城市建设过程中带来的实惠,进一步提升市民群众自豪感、归属感和满意度。

三、召开一次高规格会议

积极转变思维方式,变“创建”为“建设”,充分认识文明城市建设不是临时性突击性工作,而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去年12月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高规格的全市文明城市创建表彰大会暨为“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勇做贡献动员大会,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以及文明市民和优秀志愿者进行了表彰,极大鼓舞了全市干群的士气和干事创业的激情。近期,市委市政府还将召开2021年度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推进会,部署安排高水平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动员全市上下在新起点上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四、编排一批民生项目

为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集中力量解决一批老百姓关心关注的突出问题,建设更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淮安市于2021年初,通过广播电台、报纸、网络等渠道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我为百姓办实事”项目,重点突出建设类、治理类项目。一是坚持惠民导向,主要是针对老百姓关心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比如,小区物业管理不佳、业主活动用房缺失、面积不足,城区繁华区域公共厕所布局不合理、数量不足,商业街区停车难等。二是坚持问题导向,主要是针对历史遗留问题,包括一些老大难问题。比如,断头路、公共交通设施完善等。三是坚持目标导向,主要是针对提高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水平,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编排一批项目。比如,城市空间的进一步治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公共绿地占比等。

五、制定一系列制度文件

一以贯之的良好制度延续是常态长效工作重要保证。今年以来,我市对前几年创建工作中总结的良好制度和经验进行了固化。近期,淮安市委、市政府将组织召开淮安市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会上将印发《关于成立淮安市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指挥部的通知》《淮安市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三年规划》《淮安市全国文明城市建设2021年度行动计划》等11份制度文件,为高分高位通过每一年的测评和每一轮的综合复审、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夯实各项制度保障。

我苏网记者:近年来,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成为示范样板,请问江苏在推动这项工作中具体做法和成效有哪些?

焦建俊(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谢谢你关注我们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江苏是大运河的起源地,也是大运河沟通水系最多、覆盖地域最广、通航里程最长、文化遗产最丰富、流经城镇最繁华的省份。近年来,江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作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重大工程,纳入工作大局,摆上突出位置,全力以赴加以推进,各方面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形成了在全国具有示范效应的“江苏样板”和“江苏经验”。去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对我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高位推动实施。我们明确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要求,建立了由省委书记任组长、省长任第一副组长、3位省领导任副组长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制定了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机制,推动形成省市联动、部门协同、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出台全国首部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地方性法规,在全国率先颁布大运河国土空间管控办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编制完成全国首个省级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制定形成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价值阐释弘扬、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等6个专项规划,沿线11个设区市全部出台地方实施规划,形成了“1+1+6+11”的规划体系,架起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四梁八柱。

二是加强政策支持,创新投入方式。我们注重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积极推动财政、金融、社会资本等资源要素向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领域集聚。设立全国首支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认缴规模超130亿元),发行全国首只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专项债券(规模23.34亿元,期限10年,利率2.88%),组建大运河文化旅游产业投资联盟,探索专项资金、发展基金、专项债券联动模式支持项目建设。国家发改委、文旅部在江苏举办大运河重点项目投融资对接会,推广我省有益做法。

三是加强保护利用,促进转型升级。我们坚持在保护中加强利用、在利用中促进保护,以运河文化为引领,推动运河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加强沿线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城古镇古街区古村落的整体保护,努力保持大运河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和生存的延续性。全国首家启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试点建设,江苏段被中央确立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唯一的重点建设区,中宣部、国家发改委、文旅部在苏召开现场推进会,推广我省实践经验。高品质规划建设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获国务院批准定名,即将开馆运营。在全国首倡实施京杭运河绿色航运示范区创建工程,获得交通部发文肯定,2020年江苏段货运量达5.3亿吨,相当于8条京沪高速公路、2条莱茵河货运量,比巴拿马运河还多出5000万吨,成为世界最繁忙的内河航道之一。扎实推进江淮生态大走廊等重大工程,南水北调输水干线水质常年稳定在III类,运河沿线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2个、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3个。大力实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淮安(中国)水工科技馆等一批标志性项目,积极培育文化旅游、特色生态等一批新兴业态。

四是加强传承弘扬,打响运河品牌。我们坚持在挖掘保护中寻根溯源,在传承弘扬中讲好故事,着力彰显大运河的千年底蕴、时代价值和当代形象。组建全国首家省级重点高端智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加快筹建全国性研究机构中国大运河学会,编纂出版全国首部运河通志《中国运河志》(9卷11册、1400余万字),创作推出大型交响合唱《大运河》、百米美术长卷《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等具有广泛影响的文艺精品,创办全国首个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成立我国唯一的运河领域国际性非政府组织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连续14年举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成为推动国际运河文明交流互鉴、世界运河城市合作发展的重要国际平台,全社会“一提起运河就想到江苏”的普遍共识已经形成。

中国文化报记者:请省文化和旅游厅领导简要介绍一下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取得的成就和突破。

常胜梅(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高质量的文化和旅游产品已成为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必需品。对于文化和旅游部门来说,推出更多优秀文旅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文化和旅游新机构组建以来,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高品质生活、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融合、高效能治理,大力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更加强调人民视角、更加强化内涵建设、更加突出安全监管。下面,我从七个方面作简要介绍:

一是艺术创作生产精品大量涌现。我们提出并落实“三个尊重”,即对艺术家充分尊重、对艺术创作规律充分尊重、对艺术工作者辛勤劳动充分尊重。完善财政投入、院团激励、人才培育“三项机制”,创造条件为基层院团和艺术人才搭建免费展演展览省级平台,推动多出精品、多出人才。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话剧《雨花台》等连续三届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苏剧《国鼎魂》、淮剧《小镇》等连续三届荣获国家文华大奖,近250部作品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第13届全国美展江苏获奖提名作品、进京作品和入展作品为历史上最多。今年,有12部作品入选全国“百年百部”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位居全国第一方阵。最近,围绕建党百年这条主线,我们策划推出一批红色主题展演展览,如江苏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百年百场”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百年征程—庆祝建党100周年美术书法精品展”等,使更多的人在欣赏艺术中接受党史学习教育。

二是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覆盖。我们深入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广泛建立覆盖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实现了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建成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打造了南京图书馆、南京博物院新馆、省美术馆新馆等一批文化新地标,建成公益书房2824个、公益小剧场3266个、室外演艺舞台3547个,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位居全国前列。同时,我们今年还将启动实施“双千计划”,即“培育一千支优秀群众文化团队”“打造一千个最美公共文化空间”,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更好地服务群众。

三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效明显。我们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让文物“活”起来,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进“考古前置”,率先开展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省级试点,新增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处、国家等级博物馆40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6项,创新认定省级非遗创意基地13家、非遗旅游体验基地10家。助力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即将高水平建成开放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创新举办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组织创作《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先后在南京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展出。近两年安排省级以上文物保护专项资金6.3亿元,支持393个保护展示项目,让文化遗产在永续保护中更好地发挥见证历史、展现文明的作用。

四是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不断壮大。我们围绕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江苏经济的重要支撑,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指南和评价指标,创新举办文旅消费推广季、文旅项目融资集中签约活动。南京市、苏州市获评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2家园区入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特别是去年新冠疫情发生后,我们有针对性出台纾困惠企政策“苏六条”、促进文旅产业平稳健康发展18条和文旅消费12条措施等叠加政策,推动文旅行业恢复程度好于全国,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全省接待游客总量达 2.55 亿人次,较 2019年同比上涨 0.7%;旅游总收入达 1173 亿元,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 95.55%。

五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走深走实。我们提出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让旅游更有“诗意”;用旅游的载体传播文化,让文化走向“远方”。创新举办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高标准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特色旅游风情小镇等各类文旅创建。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旅游民宿、文化遗产旅游等融合业态,扶持实景版旅游演艺、文创产品开发、文旅综合体等融合项目,推出更多高品质文化和旅游产品。目前,全省共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8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9个、5A级旅游景区25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7家、省旅游风情类特色小镇创建单位18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总数位居全国第一。

六是“水韵江苏”成为文旅推广品牌。我们以“水韵江苏、有你会更美”为主题,策划推出全新文旅宣传片,发布一系列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和项目,并加大在央视、高铁站等地的宣传推广力度。同时,通过部省共建海牙中国文化中心,新建江苏境(涉)外旅游推广中心,举办省内城际互动游、畅游长三角主题游、江苏省乡村旅游节、世界旅游经济论坛“江苏之夜”等境内外文旅推介活动,在全国省级文化和旅游新媒体国际传播力指数榜单中,江苏连续排名第一,“水韵江苏”品牌正越叫越响。

七是文旅市场安全有序规范。我们严把政治安全和生产安全底线,强化文旅市场质量和安全监管,全力提升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水平,在全国率先完成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同城一支队伍”改革,出台首个深化“放管服”改革意见,颁布实施《江苏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办法》。同时,顺应数字化发展新趋势,上线运行集智慧服务、智慧监管和智慧分析功能于一体的江苏智慧文旅平台,全省文旅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游客满意度不断提升。

我就介绍这些,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江苏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谢谢!

香港商报记者:我关注到,镇江在近些年从赵亚夫,到王华,到糜林,塑造了不少先进典型,并且能在全市持续营造学习典型的氛围,社会文明程度得以不断提升,请问贵市在典型选塑方面的具体举措有哪些?

殷敏(镇江市副市长):非常感谢您的提问,以及您对镇江社会文明工作的关心关注。

近年来,镇江市持续深化“大爱镇江”品牌建设,深入挖掘镇江优良的“红色基因”和深厚的“大爱传承”,充分发挥“大爱镇江”品牌效应,推动典型学习宣传工作大步向前,典型选树工作成绩居全省前列,在全社会形成了“一个人影响一群人,一群人影响一座城”的传播效应。

我们的具体做法主要是形成了四项工作机制:

一是“大爱情怀”满城芬芳——建立立体宣传机制。

对于典型人物在全媒体宣传报道的基础上,依托“大爱镇江”品牌宣教阵地,进一步丰富典型宣传渠道,开展多层面、立体式宣传,把“典型精神”散播到全社会各个角落。建成“感动镇江”典型人物长廊,打造典型宣传教育的实景课堂。利用全市乡风明德文化墙、文明示范楼道“家风小驿站”、好人工作室等“大爱”精神做到群众身边。通过事迹报告会、事迹巡讲、道德讲堂等方式,扩大时代楷模、道德模范等重大典型人物事迹影响力。组织开展典型人物文艺作品创作,让“典型精神”更鲜活、更生动、更有感染力。

二是“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建立全民推荐机制。进一步创新评选方式,扩充典型发掘队伍。在传统“感动镇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基础上,把镇江好人、大爱之星“季评”提升为“月评”,创新评选镇江市“微美人物”。组织县级融媒体中心记者成立“典型人物发掘小组”,通过记者的敏锐眼光,在日常采写报道过程中从群众口中主动发现生动、新鲜的典型人物故事。同时,在各地、各单位条线选拔典型工作联络员,组成发掘队伍,定期报送各单位、条线内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人物,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发现、推荐典型。对选树、发掘的典型进行分层、分类汇总,建立典型数据库,作为典型培育的源头活水。

三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建立跟踪培育机制。建立健全先进典型管理办法,对典型数据库内的典型人物数据进行实时梳理、更新。对于具有培养潜力的典型人物,在组织实地调研和民主评议后,指导所在单位对其进行全方位培养。同时,自下而上建立从村(社区)、镇(街道)、县(区)到市级典型的选树推荐机制,逐步打牢荣誉基础。委托条线记者进行跟踪采访报道,逐层逐级提高报道规格,不断提高典型事迹的深度和厚度。

四是“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建立学习礼遇机制。进一步完善典型工作制度,为继续深化“大爱镇江”品牌建设提供保障。印发《镇江市关爱礼遇道德典型实施办法》,给先进典型人物以社会尊崇、奖励慰问和困难帮扶。建立重大典型常态长效学习机制,将典型学习与主题教育活动相融合、与日常工作相融合,推动典型精神入脑入心。

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

钱钢(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以及各位领导的精彩回答。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可与省有关部门或相关设区市联系,会后进行单独采访。同时,也请各位媒体朋友对本场发布会和接下来的系列主题发布给予大力支持和深入报道。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

标签:文明城市;大运河;江苏

责任编辑: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