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等板桥诗句诉诸笔墨,清幽的板桥故居在画面上精细入微……4月18日,在泰州市博物馆,“枝叶关情”诗书画名家泰州采风作品展厅内迎来一拨文艺爱好者。“家门口的诗书画名家作品展,看不够、过足瘾。”市民唐慧驻足凝视,细细观赏。
中华诗词学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等的诗书画名家共赴“枝叶关情”艺术之约,以80多件精心创作的作品,与郑板桥上演跨越300年的艺术对话。展览开幕不到两周时间,已吸引2.8万人次前来观展。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江淮海三水交汇之处,孕育出以施耐庵的水浒、郑板桥的水墨、梅兰芳的水袖为代表的人文“三水”,标注了泰州在中华历史文化坐标中的独特地位。泰州市委书记姜冬冬说,泰州坚持守正创新、以文化人、以文润城,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推动人文“三水”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厚植城市精神、提升城市文明、彰显城市品格,让千年名城绽放出更加璀璨的时代芳华。
一袭水袖拂过时光流年,梅郎故里戏韵正悠扬。4月12日晚,高港大江剧院座无虚席,掌声如潮。当晚,2025“梅澜芳华”系列巡演启动仪式暨传统折子戏专场演出举行,《宇宙锋》等“梅派”经典剧目精彩上演,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就业实习基地现场揭牌。
以文化“两创”赋能人文“三水”,泰州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从举办16届中国泰州梅兰芳艺术节到邀请100多名“梅花奖”得主争艳泰州,从“梅兰芳华”全国少儿京剧大赛到海内外京剧梅派票友演唱会,从举办“梅艺今辉——纪念梅兰芳诞辰130周年展”到开展城市文化印记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泰州“梅郎故里·戏曲圣地”的文化品牌愈加闪亮。
百姓日用,枝叶关情。泰州深入开展“践行‘三个不相信’干字当头走在前”主题宣教活动100多项,让“三个不相信”成为泰州人奋进新时代的精神特质;打造“百姓日用”文明实践品牌,积极开展“百姓学堂”“百姓舞台”“百姓艺展”等活动,真正实现实践阵地“大门常开、活动常新、服务常在”。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这个春天,兴化千垛景区推出《壹念·千垛》夜间实景演出升级版,新增《板桥竹·水墨情》《施公梦·水浒魂》等演出,还原了郑板桥开仓赈灾的经典场面,让施耐庵与笔下水浒人物上演“跨时空对话”;清明小长假期间,茅山会船、溱潼会船节轮番上演,引来中外游客沉浸体验“水上狂欢”,充分体现水乡特色、展示民俗风情、彰显城市自信。
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0.38平方米、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乡村覆盖率100%、年均开展文艺演出活动1000多场……近年来,泰州坚持文化惠民,推进均等化公共服务,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出台《泰州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泰州早茶”“垛田农民画”入选首批江苏省人文经济典型案例,文化产业高质量考核连续4年位列全省Ⅱ类地区第一。
文化因城市而兴,城市因文化而盛。泰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霞说,泰州将坚持“明体达用相贯通”、力求“百姓日用而不觉”,在守正创新中铸炼文化之魂、点亮文化之心、深耕文化之美、激扬文化之力,担负好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记者 周建平 董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