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杨民仆) 省财政厅、省工信厅近日联合印发出台《江苏省制造业贷款财政贴息实施细则(2025年)》。2025年政策围绕扩大范围、简化实施、系统赋能三方面实现优化,进一步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制造业实体经济。
江苏省制造业贷款财政贴息是聚焦支持制造业大规模设备更新而推出的惠企财政政策。2024年制造业贷款财政贴息累计撬动约1470亿元金融资源流向684个实体经济项目,其中937亿元用于设备购置与更新;668个项目在贷款支持下形成427亿元实际投资,其中设备购置金额超270亿元。截至目前,全省财政已拨付贴息资金2.13亿元。同时,为聚力支持制造业设备更新,去年全省各级多项政策叠加实施、同向发力。积极对上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23.5亿元,支持全省83个工业重点领域设备更新项目;支持苏州市、南京市、无锡市分别入选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以及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共争取中央资金5.5亿元,协同用于引导企业设备更新。
为进一步发挥财政金融协同联动作用,2025年省财政着力对制造业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进行扩面优化升级。
扩大贴息企业及业务范围。明确制造业企业认定标准,工商登记行业类别属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C制造业”项下的企业发生的项目贷款均可享受贴息支持;突出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倾斜支持,将国家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都纳入贴息企业范围(不局限于制造业)。
持续推动政策免申速兑。进一步简化工作流程,财政、工信部门不再进行事前审核,金融机构自主开展业务并履行审核责任;加快政策兑付,财政贴息资金“先预拨后清算”,年度结束后组织对贴息项目真实性、数据准确性开展核查。
加强信息系统支撑赋能。持续优化完善省级贴息平台功能,银企双方依托贴息平台实现贷款供需对接,提升银企对接效率;加强贴息平台与“数字工信”系统间数据互联共享。